每天晚上做梦是神经衰弱吗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畅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教授Leslie Claire Griffith利用果蝇模式生物发现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调节睡眠质量。 ,进一步分析了睡眠调节的神经机制,为睡眠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干预靶点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据刘畅介绍,正常的睡眠结构下,睡眠很深,没有惊醒,没有做噩梦的现象,醒来后精神状态会很好。 对于一些需要照顾新生儿、病人或呼吸道阻塞的人来说,频繁的夜醒会给身体和精神带来巨大的负担,并可能伴随着健忘、体重增加、脱发等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在高质量睡眠的情况下,即使时间比较短,也不会影响大脑的整体认知功能。相反,睡眠碎片化可能会严重影响生理功能。” 刘畅说道。
据了解,长期的低质量睡眠会导致疲劳、学习和认知障碍,也是诱发老年痴呆、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在探索睡眠质量的奥秘时,研究团队注意到了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血清素。
五羟色胺又称血清素,参与情绪、食欲、认知、疼痛等的调节,其生物合成产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
“然而,大量抑郁症患者在服用血清素类药物后睡眠质量变差。” 刘畅说道。
如果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往往会感觉工作效率降低,反应迟钝。 这种现象也得到了以往实验数据的验证。
此次,研究团队在睡眠碎片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睡眠质量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刘畅表示,为了确定“5-羟色胺神经元激活后的碎片化睡眠”是否会导致认知缺陷,团队采用了经典的厌恶嗅觉条件反射实验范式——
在一种选择中,当苍蝇闻到一种气味时,它们会受到电击的惩罚; 另一方面,当他们闻到另一种气味时,他们没有受到电击的惩罚。 果蝇就这样反复训练,最后让果蝇在两种气味中选择,分析果蝇的学习能力。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历睡眠碎片化的果蝇学习能力降低了1/3,之后通过药物拯救或睡眠质量基因修复等方式将学习能力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虽然睡眠质量的神经调节机制是在果蝇的大脑中发现的,但实验证实,此次发现的特定受体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从行为学和生理学的角度也存在于哺乳动物身上。” 刘畅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继续关注参与睡眠质量调控的靶标下游分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与生物物理学家郭艾可表示,该研究通过血清素系统将睡眠与认知系统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为理解血清素调节人体睡眠和认知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更理想的模型。 此外,该研究揭示了特异性受体靶点,为临床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了新的药物设计靶点,有助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
熬夜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熬夜易诱发糖尿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石凤英: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来说,熬夜往往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与其他人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有一定的发病诱因。 如果条件合适,就像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一样,很快就会生根发芽。
熬夜易导致高血压甚至猝死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建东: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是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也大大增加了熬夜人群患各种疾病的几率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会导致猝死。
熬夜易患癌
医学研究表明,熬夜的人比正常睡眠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以胰腺癌为例,经常熬夜的人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3倍以上。 因为癌细胞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而细胞分裂大多发生在睡眠过程中。 熬夜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
熬夜容易抑郁
泰国玛希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喜欢熬夜的2型糖友比早睡早起的2型糖友更容易抑郁。
研究人员从美国和泰国挑选了近 500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 7 名是女性。 所有参与者都在问卷中报告了他们的抑郁症状、睡眠质量以及偏好的活动和睡眠时间。 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组中,喜欢夜间活动的患者比喜欢白天活动的患者有更多的抑郁症状。 在研究人员调整了可能影响抑郁症发展的其他因素(如睡眠质量、年龄和性别)后,这些结论仍然成立。
在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上公布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更有利于糖友的身心健康。
熬夜影响生育
育龄男女如果经常熬夜,会影响男性精子的活力和数量; 还会影响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卵子的质量,容易影响月经周期。
熬夜伤眼睛
熬夜对眼睛的伤害不仅仅是“熊猫眼”那么简单。 长时间过度用眼会引起眼痛、干涩等问题,甚至会让人患上干眼症。
此外,眼部肌肉疲劳会导致暂时性视力丧失。 长期熬夜导致的过度劳累还可能诱发中枢性视网膜炎,导致视力突然下降。
熬夜皮肤易干燥、长斑、长痘痘
晚上11:00到次日凌晨3:00是美容时间,也是人体经络运行到胆、肝的时期。 如果这两个器官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面色发黄、黑斑、长痘痘等问题。
熬夜导致神经衰弱、头痛失眠
人的交感神经晚上要休息,白天要兴奋,才能支撑人一天的工作,而熬夜的人交感神经却在晚上兴奋。 熬夜后的第二天白天,交感神经没有充分兴奋,会导致人精神不振、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健忘、头晕、头痛等。时间长了,更严重的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长期熬夜脾气不好
五一假期,刘阿姨发现女儿为了追剧每天都熬夜,有时凌晨还要看,白天补觉。 刘阿姨心疼女儿,劝她早点睡。 可女儿不以为然地说:“没事,我早上拉窗帘,就像晚上睡觉一样。” 然而,熬夜之后再补觉通常是没有用的,反而让人越来越憔悴。
人体的睡眠周期具有很强的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相当于身体的导体,一步步发出指令,保证睡眠、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方式。 生物钟受光照、温度、进食等外部信号的调节。 其中,光线对睡眠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古人总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顺应光来实现天人合一。
如果人为改变光线,如熬夜,与睡眠节律相一致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也会受到干扰。 作息不规律或睡眠不好的人,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下降等认知障碍。 此外,熬夜对人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有些人如果熬夜后第二天被迫早起,也会有“醒气”,表现为易怒、易怒、莫名其妙的火气。 白天在黑暗的环境中睡觉,虽然遮挡了光线,但与生物钟固有的节律不同步。 睡眠似乎可以部分补偿,但那些与睡眠同步的功能则不一定。
所以,熬夜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应该尽量避免。 晚上最好在10:00-11:00之间就寝,并在固定的时间起床。 也可以做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准备,比如白天避免过多的午休时间,减少卧床时间,做一些运动,睡前洗个热水澡等。 此外,建议睡前尽量不要进食,避免咖啡、烟酒等刺激性物质。
熬夜消耗阳气加速衰老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白天消耗的是体内的阳气,晚上睡觉可以让阳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 长期熬夜,会破坏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身体的各个器官可能有不同的症状。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青海介绍,男性以阳为主,女性以阴为主。 在长期熬夜的情况下,男人容易耗阳气,女人容易耗阴精。 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长痘痘等气血不足的情况,男性容易烦躁易怒等阳气过于亢奋。
另外,晚上睡觉的时候血流会变得比较慢。 如果此时还熬夜,血管就会处于紧张状态,血压就会升高。 如今,也有积极的研究数据表明,熬夜会加速衰老过程,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每天晚上做梦是神经衰弱吗,与心脑血管疾病、淋巴瘤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熬夜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加拿大一项医学研究发现,长期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增加一倍。 此前,加拿大皇后大学的研究人员将 1134 名女性乳腺癌患者与 1179 名健康女性的健康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与其他女性相比,从事夜班工作超过30年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翻了一番,这说明熬夜对乳腺癌有直接的影响。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德培表示,长期熬夜、接触人造光,再加上精神紧张,会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大脑中松果体的分泌。 褪黑激素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中医认为,夜间阳气较弱,阴寒气盛。 如果长期熬夜,晚上不注意防寒,体内寒气就会增多,导致经络虚弱,血结,诱发乳腺癌。
熬夜增加胃癌风险
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老鼠被剥夺睡眠7天后,胃内血流量可减少15%,胃粘膜也受损30%至50%。 反映到人身上,就是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胃粘膜受损,容易患上消化性溃疡病。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玉倩表示,人的胃肠道也需要休息来实现自我保养。 熬夜会大大降低胃肠的休息效果,影响胃的修复和保护能力,削弱胃肠功能。 长此以往,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就会陆续出现。 另外,有些人熬夜习惯吃东西,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胃病。
熬夜难过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人口健康部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新研究。 该研究选择了约54,000名成年人,他们的年龄在45岁以上。 相比之下,睡眠时间过短的人患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几率更高。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邢军武表示,睡眠与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哮喘等密切相关。 凌晨4点到7点这段时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血管活动不稳定。 如果此时不休息,更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突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熬夜会降低免疫力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人体生理反应的节奏与昼夜交替是一致的。 一旦这种节奏被打乱,人的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降低。 研究员于晓飞,博士。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免疫学博士说:“这项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昼夜交替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影响免疫系统,而且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免疫功能来对抗感染或感染。预防免疫性疾病。”
疾病防治科失眠门诊副主任医师夏功旭说,中医认为“人躺下,气血归肝”。 晚上11:00至凌晨3:00是肝脏发挥藏血解毒作用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间段不能保证。 按时休息会损伤肝气,久而久之会降低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此,养生养肝的人晚上11点前一定要睡觉,有利于血液回肝排毒。
容易熬夜的噩梦
发表在《睡眠与生物节律》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睡得太晚更容易做噩梦。 在这项研究中,土耳其科学家调查了 264 名大学生的睡眠习惯,并使用睡眠焦虑指数测量了他们做噩梦的频率。 结果发现,习惯熬夜的参与者睡眠焦虑指数平均达到2.10,而习惯早睡的参与者仅达到1.23。 此外,研究人员对近4000人进行了在线调查,发现在20多岁的女性中,熬夜与做噩梦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芳表示,噩梦通常来自生活压力,有时也可能是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 如果你的噩梦越来越多,通常是关于无法呼吸,最好去看专业人士检查你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这是一种当你入睡时呼吸停止或变浅的情况。 慢性病。 睡眠呼吸暂停会因缺氧而扰乱您的睡眠。
熬夜容易发胖
美国《睡眠》月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熬夜的人消耗的热量更多,更容易发胖。 该研究涉及 255 名志愿者,其中一部分是睡眠剥夺组,一部分是参照组。 结果显示,当睡眠剥夺组的志愿者在凌晨 4 点上床睡觉并在 4 小时后早上 8 点起床时,他们在上午 11 点后平均消耗了约 550 卡路里的热量,这远远超过了身体所需,导致肥胖。
减肥门诊主治医师臧平表示,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5小时的人更容易肥胖。 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分泌更多的“饥饿激素”,从而导致暴饮暴食和肥胖。 人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在夜间睡眠时分泌的。 经常熬夜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导致内分泌失调和肥胖。
熬夜对大脑不好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熬夜的受试者脑部化学物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和 S-100B 蛋白含量增加,这两者都是脑损伤的标志物。 实验结果表明,睡个好觉对维持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据专家介绍,经常熬夜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头痛、失眠等,因为熬夜会使大脑神经“加班”,神经疲劳的结果是消极“懈怠”,导致对脑神经造成慢性损害。
熬夜影响婴幼儿发育
日本久留米大学松下丰次郎教授等研究人员对约400名婴儿的发育与睡眠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 该调查包括婴儿在 18 个月大后的就寝时间以及他们的手、脚和视力活动。 、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 结果发现每天晚上做梦是神经衰弱吗,习惯于22点以后上床睡觉的婴儿,发育速度比其他婴儿慢。 平均而言,他们晚睡一小时,出现发育问题的风险增加了大约三倍。
儿科主任医师卞勋介绍,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主要在晚上10点到凌晨1点分泌。 孩子入睡后约60~90分钟,分泌物明显增多。 孩子长期晚睡,势必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不利于身体发育,尤其是长高。
胎儿发育不良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怀孕期间睡眠不足的女性会增加生低体重婴儿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发表在《心身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选取了大约 170 名怀孕 20 周的孕妇。 经过10周的观察,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增加不良妊娠的风险。
妇产科主任医师刘德培表示,孕妇如果长期熬夜,生物钟就会倒转,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新陈代谢,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怀孕期间,孕妇的子宫会越来越大,逐渐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半身静脉回流不畅,很容易导致下肢和会阴部出现痔疮或静脉曲张。 经常熬夜会减少躺下睡觉的时间,反而会加重这种症状,不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 (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健康时报、羊城晚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青年报)